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调研 >文章页

情牵少数民族群众脱贫 助推民族地区决胜小康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区各自治县和民族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http://www.gxrd.gov.cn    2018年12月14日 08:55      来源:广西人大网

  我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现状如何,有哪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2018年7月至10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献匾先后带队深入大化瑶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实地调研,听取有关自治县、民族乡的工作汇报,并主持召开区直部门座谈会,听取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并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卢献匾副主任强调:“调研组要提高调研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做到情况摸得清、问题找得准、分析有深度、建议可操作,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真正促进和推动自治县、民族乡脱贫攻坚工作。”


我区各自治县和民族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我区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自治县和享受自治县待遇县(以下简称待遇县)脱贫攻坚任务尤为艰巨,除恭城瑶族自治县外,其他11个自治县和3个待遇县均被纳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或石漠化片区县。根据2018年初统计,我区12个自治县和3个待遇县贫困发生率远远高于3%,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有11个县。其中,都安、三江、大化等8个自治县和1个待遇县因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2017年底被列为深度贫困县,占全区深度贫困县总数的45%。
  根据自治区相关部门统计,我区12个自治县和3个待遇县脱贫攻坚总体任务为:12个自治县和3个待遇县辖474万人、2084个行政村,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17.57万人,占比24.8%,贫困村994个,占比47.69%。59个民族乡辖114.46万人、595个行政村,2015年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0.39万人,占比26.55%,贫困村325个,占比54.62%。


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但许多环节仍然薄弱


  调研发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区12个自治县和3个待遇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扶贫资金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扶持产业扶贫工作不断加强,自治区进一步集中政策、资金等资源,重点扶持发展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稳步推进,教育、健康、就业等扶贫举措不断增强。
  但调研情况显示我区各自治县和民族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薄弱环节较多。首先,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个别自治县、民族乡饮水困难问题仍未能有效解决,危房改造还未全部完成,自治县、民族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间长、成本高;其次,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压力大。
  此外,群众可持续增收比较困难;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安置工作力度不够;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办法单一等,仍然是制约我区各自治县和民族乡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因素。


精准施策助推自治县和民族乡决胜小康


  如何帮助各自治县、民族乡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成了每个调研组成员的“心头石”。调研结束后,调研组认真归纳和梳理各区直部门、各设区的市和自治县、民族乡有关资料,结合调研实际,组织自治区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研究,对我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调研组建议,首先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政策支持这一契机,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对自治县、民族乡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对扶持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其次,加快解决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短板,进一步加快推进自治县、待遇县和民族乡农村公路硬化、通村屯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等基础建设。
  此外,调研报告还建议多渠道促进群众可持续增收,分类指导不同类型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加强指导自治县因地制宜选择和培育特色产业,合理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和产业附加值;抓好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的巩固发展;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以及通过“志智双扶”有机结合提升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加大教育引导,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树立脱贫志气。
  专题调研报告印发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参阅,并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名义,转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处理。

 

(肖 晴/文)

 

 

初审:李珊 二审:陈玲玲 主审:关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