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代表风采 >文章页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市市长周家斌

主动适应新常态 一本蓝图绘到底 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http://www.gxrd.gov.cn    2015年04月06日 10:49      来源:科技日报

主动适应新常态 一本蓝图绘到底 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市市长周家斌(左一)调研旅游景区建设工作

 

  新常态新作为。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广西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改革“红利”的充分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活力进一步激发,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迎来了新机遇、新动力。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桂林市如何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市市长周家斌。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记者: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挑战很多,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很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此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您如何看待当前桂林市的发展形势?

 

  周家斌: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桂林市必须适应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规律趋势,同时也必须达到或略高于全国全区的发展水平,加快改变发展滞后的状况。2014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三期叠加”带来的诸多挑战,桂林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一本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胜地建设实现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凸显新成果,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发展内生动力得到新增强,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政务服务环境得到新改善。地区生产总值1827.1亿元,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65.1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638.9亿元,增长6.6%;组织财政收入195.2亿元,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5.3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9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9431元,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城镇化率达到45.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减排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当前,随着湘桂、贵广高铁的开通,桂林与邻省城市的同城效应开始显现,湘桂粤黔四省区旅游优势互补成为新常态,这种新常态为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了新引擎。对桂林来说,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顺应全国发展的大趋势,又要充分发挥桂林的特色,坚定不移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期评估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总量提质、分量提速,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加快建设新城,着力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既定思路,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着力工作落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胜地建设为引领

  全面实施产业带动战略

 

  记者: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围绕继续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桂林市对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有何考虑?

 

  周家斌:发展旅游业,不仅仅是单独发展旅游业,还需要其他产业的强大支撑,只有旅游产业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推进、共同发展,才能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尽早实现桂林市“两个建成”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围绕完成《规划纲要》中期目标,特别是对三次产业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为主攻方向,构建符合桂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夯实胜地建设产业基础,力争实现胜地建设中期目标。

 

  强力发展现代工业。做大做强桂林经济,提高财政收入增速和质量,保持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强化工业的支柱地位、引擎作用和保障功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工业经济增量提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扩张,着力培育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开创现代工业发展新局面。强化政府对企业的有效服务,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应尽之责,成为抓经济工作的新常态。

 

  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园区提档升级,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继续落实高新区扩区强权政策,全面启动临苏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高新区和临苏经济开发区东西两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制定有利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有利于产业引进和产业链培育、有利于功能配套和要素集聚的园区发展政策措施,推动产城互动发展、市区和县域园区互动发展。重点推进苏桥经济开发区、秧塘工业园和荔浦、灵川、兴安3县工业集中区进行园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试点,推动全州、兴安和灌阳产城互动试点园区建设见成效。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强重点产业,提高重点产业延伸度。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重点促进福达集团年产25万根发动机曲轴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推进北汽集团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合作、广州万力集团重组中化橡胶(桂林)公司,推动客车产业重组优化;加快高端数显量具量仪和特种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设备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加大模具产业引进力度,做大做长上下游产业链。生物医药方面,继续做大做强科伦药业、澳林制药等医药企业,加快三金药业扩能搬迁和中药城等项目建设,新开工花江生态科技园。电子信息方面,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示范基地,加快中电科光通信产业园、电工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新开工广州白云电气的电气节能及电力电子产业基地等项目,启动“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及沃易购电子商务基地”桂林备份中心项目,逐项落实桂林市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的具体项目,尽快建立智慧产业研究院,加强北斗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推动北斗产业发展,确立桂林市相关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沿地位。同时,加快漓泉科研中心等生态食品方面的项目建设。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创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加强信息网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以瀚特物联网“新三板”挂牌为契机,加快物联网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云计算及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信息惠民、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宽带桂林”建设。继续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四大重点产业及新兴产业比重持续提升。

 

  提速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推进旅游形象、营销、产品、功能、服务、管理国际化。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开展“桂林城市整体形象品牌塑造与营销”行动,设计制作与国际接轨、体现桂林文化特色的视觉识别品牌营销系统。引进国际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鼓励国际资本和知名品牌进驻桂林。继续加快建设一批“高大上”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推动“夜王城”等一批旅游演艺项目建设,提升休闲旅游项目的数量和品质。继续加强与海航集团合作,实现桂林航空公司正式运营。加快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浪漫温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重点开发高铁旅游、低空旅游、体育旅游、体验旅游等旅游新业态,重点建设一批以休闲度假酒店、休闲街区、休闲景区、民居旅馆、星级农家乐等为主体的特色休闲旅游产品集群。深化阳朔、兴安等特色旅游名县建设,推动龙胜等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加快各县区特色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县域旅游升级版,培育旅游新增长极。

 

  优化提升旅游发展环境。强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在桂林北站等区域规划建设游客中心,深入实施旅游厕所建设提升示范工程。加大胜地政策实施力度。重点抓好两项落地免签政策宣传营销和国际航线培育,使更多境外游客享受政策的便利;落实个人赴台自由行等政策。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环境。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水平。加强对分散的商业业态进行行业或区域整合,实行统筹管理,实现服务业规模提升。全面实行服务业标准化管理,积极组织第二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开展工作,大力实施桂林米粉店质量星级评定及改造提升工程。开工新建漓东中央商务区(CBD)项目,持续推进高新万达广场建设;全面建设华润万象城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重点推进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等健康养生项目。推进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网络服务、数字动漫等新型文化产业。推进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发展,加快城北商贸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

 

  加强网络营销,打造桂林“电商谷”,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重视体育产业发展,与法国阿讷西市合作办好阳朔国际越野挑战赛。积极筹办第九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等重大节事活动及县域特色节庆活动。培育引导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热点,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坚持“绿色+特色”理念,实施“品牌+冷链+营销”战略,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经过今明两年努力,基本建成20—30个自治区级和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特色农家乐集群,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和种养大户,提升一批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打造特色效益农业品牌。扎实推进桂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引领现代农业的标杆。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争创全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市,办好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进一步提升优势水果、特色蔬菜、中药材生产能力,使总量、人均占有量继续领跑全区。加快发展东山猪、竹狸、禾花鱼、冷水鱼等特色养殖业,推进南方现代草地发展项目,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结合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打造一批特色休闲农业景观,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升级。

 

  实施农业基础提升工程。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规划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南菜北运”规模水平,推行“科学种养+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提升名城品质为目标

  提高城乡建设治理水平

 

  记者: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作为一个著名旅游城市,桂林市如何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让人民群众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周家斌: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我们要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围绕打造品位休闲之都、健康美丽浪漫之城的目标,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彰显文旅、提升品位、创新环境,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等问题,更富实效地推进城市综合治理,提升城乡管理水平。

 

  加快临桂新区和各县新城建设。围绕满足“入驻入住”条件,立足功能配套和产业发展,带动新区人气、景气、商气的集聚,加快建设市政道路桥梁基础设施。高度重视新区民生需求,全面建设新区医院、学校、公园、菜市场、商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完善供水、供气、供电、环卫、排水、防洪等市政管网设施。扎实抓好保利文化产业园、凤凰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产业项目建设。建设桂北、桂南副中心城市,统筹谋划桂灵都市区,加快全州、荔浦、阳朔、灌阳、平乐等县城新区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

 

  加快老城疏解提升步伐。继续实施“南畅、北通、东拓、西联”工程,力争完成国道321阳朔至桂林段扩建工程全线征地拆迁和路基建设,力争完成桂黄公路灵川段提升改造工程、西二环路北辰立交、中隐路西延长线等重大路网项目,基本建成福利路二期快车道,打通纵贯新区老城的南北通道;全面开建万福东路和龙门大桥,确保2016年建成使用,实现东西交通路网大连接。启动火车北站西区场站及相关路网建设,加快形成连接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综合便捷交通网络。加强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启动香江饭店路口立交桥等项目建设,启动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加快汽车总站搬迁。深入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高标准、大力度建设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扎实抓好城镇建设“百镇示范工程”和“广西特色名村”创建工作。

 

  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市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环境卫生、违法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大气污染、漓江上游生态环境五大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城市管理的舆论监督。制定实施城市管理微制度,切实推进停车场、集贸市场、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市政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快智能交通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优化发展公共交通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打好清理整顿“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攻坚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文明市民工程”,大力开展“改陋习、美桂林、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文明劝导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绿水青山一直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引以为傲的财富。围绕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的目标,桂林市将采取哪些举措?

 

  周家斌: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根本、是基础。桂林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建设桂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顺应广大市民和游客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盼,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呵护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让市民和游客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健康的食品,享受绿色的空间。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格环境保护监管、执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突出抓好水环境质量改善,积极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漓江综合治污工程,重点抓好漓江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漓江、湘江、浔江等流域水源林保护和修复,继续强化青狮潭水库整治。加强会仙湿地生态保护。突出大气环境治理,重拳整治采石场、小砖厂、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全面清理改造燃煤小锅炉,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推进城镇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石漠化治理。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林业生态经济,加快构建新型生态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经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推进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着力打响“秀丽山水、生态桂林”的生态文化品牌,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继续推进“美丽桂林·生态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专项行动。每个县区建设一个“三化”融合示范带,加快打造一批与国际旅游胜地相匹配的生态乡村。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记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改革开放成为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围绕增强发展新动能和增进民生新福祉,桂林市如何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

 

  周家斌:改革开放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所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当前的主旋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以更有力的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为新常态下桂林的发展拓展新空间。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和管理、财税、投融资、金融、土地利用等改革,力破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瓶颈。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在全市全面深入实施行政审批“马上办”工作机制;加快建立网上审批服务大厅。全面实施新的《预算法》,完善市县区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财政资金分配,集中财力办大事;创新筹融资思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快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改革,加快开展漓江基金、海航基金、城市发展基金的设立、运营工作。用好用足旅游用地政策;做好自治区和市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重要民生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推进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的规范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力争市本级土地收储面积累计达到1万亩以上。

 

  统筹推进国资国企、价格、统计、养老保险等其他改革。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非公有资本负面清单制度,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服务业统计及投资统计制度改革。着力推进价格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政策向低职务人员倾斜,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实行乡镇工作补贴,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

 

  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抢抓湘桂、贵广高铁相继开通带来的新机遇,主动融入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湘桂高铁区域合作;加紧调整优化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与高铁沿线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互补互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线路政策互推互惠、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提升商业业态;加强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实现高铁与旅游目的地无缝对接,着力打造高铁经济带核心城市。积极拓展与欧美日韩澳新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深化与张家界等国内友好城市的合作,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大口岸建设力度,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加快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记者:增进民生福祉,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桂林市如何持续推进民生改善?

 

  周家斌: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必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履职担责的检验标尺,真心实意解民忧、谋民利、惠民生,努力让全市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强化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全市安排就业与社会保障投入25.2亿元,增长22.9%。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重点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各类单位和人员参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房建设、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孤儿救助、自然灾害和临时困难救助水平和保障标准,规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快实施“雨露计划”,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加大金融、产业、旅游、教育、科技扶贫力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快石漠化片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扶贫攻坚步伐,继续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安排教育投入48.9亿元,增长13.4%。继续实施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抓好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试点,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以上,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工程,全面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继续支持普通高校发展,加快推进桂林师专临桂新校区建设。

 

  统筹推进卫计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儿童医疗、重大疾病防治设施等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市直医疗机构门诊一卡通服务。实施好单独二孩政策,巩固提升诚信计生工作。鼓励引导社会办医、医养结合,构建多元办医格局,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全面加强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工作,推进历史文化标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加快甑皮岩、靖江王陵两个考古遗址公园和“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设,承办2015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议;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新西南剧展”,传承抗战文化精神。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年度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村通”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建设任务,推进“一院两馆”正式对外开放,持续提升“百姓大舞台”“漓江之声”“百姓大讲坛”“读书月”“周末大家乐”等文化品牌影响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大调解机制、突发应急处置机制,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活动,进一步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化解机制,强化源头预防。深化平安桂林建设,确保社会治安良好稳定。强化责任落实,抓好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推动诚信桂林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共建工作。

 

  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坚持民生优先,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桂林市重点民生项目任务的同时,年度计划投资57亿元,重点实施漓江排污综合治理、城市棚户区改造、旅游公厕建设提升、背街小巷系统改造、城市内涝治理、城市交通节点改造、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新农村建设、学校新建改建、公共服务便民项目等涵盖17县区的市级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切实办好群众期待的实事好事。

 

(江东洲)

编辑:谢欣哲  审核:林青松